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Rss
發展校訂課程與擴散新課程實施經驗分享-花蓮縣宜昌國中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國教署 聯絡人:謝佩娟    電話:02-7736-7446 電子信箱:e-j241@mail.k12ea.gov.tw
七腳川溪議題課程踏查_大圖

教育部今(24)日於彰化縣辦理「107年度全國教育局(處)會議」,並於中心議題中安排了花蓮縣宜昌國中陳玉明校長,分享該校在十二年國教課綱推動準備的經驗,尤其是「校訂課程」的發展,教師進行課程改變及學生的學習成效。

宜昌國中在陳玉明校長帶領下,自104學年度起參與十二年國教前導學校,106與107學年更獲選為前導核心學校,學校以「培養多元智能、終身學習的未來公民」作為課程發展的核心精神,研發連結在地現狀的校訂課程。過去一年,學校著重在課程研發與試行,特別在「班級自治」與「七腳川溪主題課程」,發展學生口語表達、文字表達以及主動學習的態度。以「班級自治」為例,課程強化探討與學生切身相關的生活事件或班級及學校事務,甚至從事公民行動議題的規劃與討論。學生紛紛表示「重建了管理班級事務的信心」、「有效凝聚班級共識」。

宜昌國中位在花蓮縣吉安鄉七腳川溪畔,是一所有826名學生的中大型學校,此地是阿美族娜荳蘭部落的傳統生活領域,學校教導學生如何踐履社會責任,融合人文歷史與環境議題,開創在地關懷的「七腳川溪主題課程」並推動「為維護社區環境且向公部門發起政策宣言」的請願活動,讓學生更親近學校鄰旁的河川、發展愛護鄉土的情懷,同時實踐公民社會參與的責任,引導學生進行超越課堂與書本的學習。發現透過社會科教師的引導,學生對於在地河川人文地理風貌有深入的認識;並藉由踏查體驗,讓學生產生清溪、愛溪的公民行動,包括淨溪以訪問與海報製作進行社區宣導以及垃圾分類等。同時因為課程發展的校外分享,發現七腳川溪的阿美族部落被迫移民至台東縣的歷史,而移民所在地的後裔每年仍然回故鄉尋根溯源。課程發展,除了擴展人文內涵外,並能而達到跨領域課程的發展。

透過校訂課程推動,學生有了多元學習的機會,學習風貌也更多樣了。值得關心的是,這些來自學生端的正向變化,也影響了教師的課程發展信念。教師為了建構校訂課程,開設了專題探究社群共同準備課程、發展教材,改變了教師對課程與教學的作法,承擔更多專業發展的責任。學校則因應新課綱的理念與精神,開發素養導向教學案例,並實施公開授課,引導教師進行觀課、議課帶動教師的專業成長。正是新課綱自發、互動、共好精神的展現。

上版日期:107-07-24

  • 相關圖片
    1. 七腳川溪議題課程踏查
    2. 班會課~風紀股長的信心重建
    3. 教師專題研究社群會議
    4. 學生專題研究發表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