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Rss
從幼扎根─教育部招募幼教人員加入「美感共學社群」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 聯絡人:黃茹舷    電話:(02)7736-9470 電子信箱:juhsien@mail.moe.gov.tw
111學年【幼兒生活音樂律動】共學社群,透過簡單耳熟能詳的兒謠與手部動作,帶著學員_0_大圖

教育部推動美感教育向下扎根,113年持續委請國立臺南大學辦理教保服務人員「美感共學社群」,使其增能深度體驗美感課程,並學習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方法。為使幼教美感種子遍及全國,今年持續辦理招募說明會,分於113年3月9日、16日在臺南和臺北登場,吸引全臺各地超過400位教保服務人員報名。

曾經參與上期共學社群的夥伴,分享實施在課堂中的美感教學經驗,如屏東縣長治鄉繁華國小附幼為讓孩子享受塗鴉的樂趣,老師運用自己在美感社群中所學,從肢體遊戲開始,引導孩子由單人、雙人到小組,加上布塊等物件,玩起點線面的想像遊戲,當孩子玩開後,老師再逐步以撕貼畫、對稱畫、線的纏繞遊戲等持續帶入點線面的遊戲,引導幼兒玩索不同的素材,過程中不談對錯、美醜,就是鼓勵孩子盡情玩,同時帶入富有童趣的大師米羅、色彩鮮明的草間彌生作品,讓幼兒觀察其中的秘密,最後幼兒不僅下筆大膽、線條穩定、用色更是會留意其設計,這樣的改變是讓人感動的。

臺東縣的臺東市新生國小附設幼兒園則傳達,美好的歌聲是上天賜予園民的禮物,老師們將音樂融入在孩子的一日作息,從晨間時光、學習區、午睡、用餐時間無時無刻地陪伴他們,去感受多元音樂的豐富美好。除透過聆聽音樂,也引導孩子透過簡單的兒歌謠哼唱,學習音樂的節奏、快慢、長短等,並進階到樂器的使用演奏;老師發現孩子的動作和行為在音樂的旋律薰陶中產生微妙的變化─班上某個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原本暴躁、易怒,當音樂成為校園生活的一部分後,性情變柔和了,學習也更能專注投入,音樂成為幼兒療癒與抒發的管道。

教育部表示,說明會除了傳達美感教育的基本概念外,也邀請六位曾擔任美感共學社群的帶領人進行分享,從戲劇扮演出發,結合幼兒園的例行性活動、主題課程與學習區等;以遊戲、創戲及演戲的方式,鼓勵共學夥伴們表現出多元的創意;並以美感空間為共學主題,強調學習不應侷限於教室空間,而應拓展至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透過增能、討論與實作,引導共學夥伴思考自身教學從教室延續到校園的方法,來感受美、體驗美與分享美不同階段。

教育部指出,透過美感共學社群的推動,引導教保服務人員將其結合視覺藝術、音樂、戲劇扮演等不同的藝術媒介,豐富幼兒的學習,啟發無窮的美感創意,發展幼兒園中的多元課程。期待能有更多教保服務人員參與,參與共學社群,來以實際體驗美感課程並回饋給孩子。想知道更多相關資訊,請上Facebook搜尋:「幼兒園美感教育扎根計畫」,或查詢美感教育資源整合平臺(https://aew.moe.edu.tw/)。

上版日期:113-03-16

  • 相關圖片
    1. 111學年【幼兒生活音樂律動】共學社群,透過簡單耳熟能詳的兒謠與手部動作,帶著學員_0
    2. 110學年【幼兒園餐桌美學】共學社群,運用自然的鬆散素材進行「擺桌原理與應用」_0
    3. 111學年【幼兒園中的戲劇扮演—從學習區出發】,社群課程中設計一系列戲劇融入幼兒園_0
    4. 111學年【幼兒園美感空間–中介空間之規劃與運用】共學社群,以「我是策展大師」從視_0
    5. 111學年【幼兒園視覺藝術課程與教學】共學社群,邀請到臺北蘇荷兒童美術館教學部黃美_0
    6. 林玫君教授於說明會引導現場教師發揮創意,展現各式盪鞦韆的方式_0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