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Rss
教育部110年度教學實踐研究績優計畫頒獎典禮暨記者會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高等教育司 聯絡人:陳佳妏    電話:(02)7736-6748 電子信箱:chw6748@mail.moe.gov.tw
劉孟奇政務次長頒獎績優計畫01_大圖

教育部自110年度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中選出績優計畫共138件,於今(9)日舉辦頒獎典禮,同時邀請大同大學李懿純副教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蔡孟涵助理教授分享計畫執行心得,並於頒獎典禮結束後進行「大學教學的重構、再現與開創」論壇,由黃俊儒教授主持,邀請國立臺南大學陳昭吟副教授、國立東華大學白益豪副教授、南臺科技大學劉秋雪助理教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王貞淑教授及國立中正大學陳玟君副教授等共同與談,探討在社群媒體發達及科技快速變遷當下,大學教學如何重構與開創。

教育部表示,大專校院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自107年度起推動,是教育部第一個以經費直接補助個別教師進行課程教學研究的計畫,協助教師透過適當的研究方法及評量工具進行檢證,落實大學教學創新暨強化學校培育人才任務。目前計畫審查共分為12類科,包含通識(含體育)、教育、人文藝術及設計、商業及管理、社會(含法政)、工程、醫護、數理、生技農科、民生10學門及大學社會責任(USR)與技術實作2專案。教育部為使本計畫教學模式及研究成果得以有效擴散,並鼓勵教師持續進行教學研究,自108年度起,透過嚴謹遴選制度選出完整且極具參考價值之計畫為績優計畫,公告並頒發獎狀予以表揚。

110年度計畫於111年7月31日執行結束,並於110年8月間進行6場成果交流會議,共1,539位計畫主持人參加口頭報告。教育部邀請專家學者針對計畫主持人口頭報告進行初審,再就計畫成果書面報告進行複審,並針對研究設計、課程規劃、資料蒐集及成效評估等面向,經決審選出138件績優計畫(名單如附件)。

教育部劉孟奇次長除了讚賞各位獲獎教師精彩、創意的教學設計及研究,也感謝各位教師持續於教育現場努力耕耘,向社會傳達大學教師勇於革新的熱情。

教育部表示,教學實踐研究強調教學創新與反思,鼓勵教師針對課堂上的問題,依學生特質與需求進行課程設計,強化學習成效,今年更看見許多結合通訊媒體及行動裝置的創新發想,如佛光大學張煜麟助理教授為解決大學課堂常見的「數位分心」(digital distraction)問題,導入「專注森林」時間管理行動工具,與學生進行「一起種」的遊戲,研究顯示,多數學生願意一起降低手機的使用頻率,讓學習更佳專注;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何彥如助理教授針對醫學生參與跨國醫療志工隊遇到醫療英文跨文化溝通問題,以近年興起的Design For Change (DFC)教育模式融入教學,引導學生自我分析案例及解決跨文化之衝突,是醫學大學英語教學之新嘗試;南臺科技大學賴孟玲助理教授帶領學生進入臺南市左鎮區菜寮聚落,以生態博物館理念,連結地方居民與地方博物館「臺南左鎮化石園區」,在課程中融入「實境學習」、「心智模式建立」、「內在動機」、「多樣化智識」、「社交學習」,改變學習者的學習態度及成效。

另外,國立宜蘭大學張松年副教授結合LINE 聊天機器人技術,經營課後學生網路學習社群,密集與學生互動、提問、對話,以有效增進自主學習成效,進而提升批判思考能力;國立臺南大學蔡依仁助理教授結合LINE與Instagram,引導學生活用西洋戲劇史課程內容,製作以文字為主的解謎遊戲,學生為製作謎題,主動閱讀課本及劇本內容,甚至自主閱讀其他古典劇本,大幅提升學習興趣與成效;國立東華大學白益豪副教授將實境解謎密室逃脫遊戲導入綠能知識的教學模式中,以合作學習法、創造思考與模組教學法等方法,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團隊合作反饋的能力;國立中山大學謝旭昇助理教授則採用「主動式做中學」教學策略,由學生自行設計如何透過「說服性溝通」向大眾宣導並改變人們的環境意識與行為,藉由實際倡議過程形塑「利環境行為」的內發動機。上述相關成果也置於成果交流平台,提供大學校院教師觀摩學習(網址:https://tpr.moe.edu.tw/achievement/plan?first=true)。

教育部表示,後續也將邀請獲獎教師參與相關座談會、工作坊,並納入本計畫及多元升等審查人才庫;同時建議學校肯認獲選的績優計畫,於教師評鑑及升等時視同為專業研究成果,以鼓勵教師持續投入教學實踐研究。另外,為鼓勵多元升等,教育部亦推出《教學實踐研究》期刊(網址:https://jsotl.moe.edu.tw/),提供公開發表管道,以擴大教學實務成果交流途徑,未來可將發表的論文作為升等著作送審,有助聯結教師職涯發展。


上版日期:112-03-09

:::
關閉 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