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Share
mobile_menu
:::

即時新聞

Rss
2018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優良事蹟系列報導之~ 生命小勇士、服務獻公益 友善列印
發布單位:國教署 聯絡人:胡文琳    電話: 04-3706-1322 電子信箱:e-3309@mail.k12ea.gov.tw

                                                                                
2018總統教育獎獲獎學生他們面對生理障礙、經濟困頓的挑戰,勇敢積極的以堅毅的信心力爭上游,勤學奮發,突破各項障礙努力生活,他們用隨順樂觀的人生態度面對逆境,發揮孝行友愛、體恤他人、服務奉獻等偉大情懷,分別在語言德行、薪傳技藝、科學科技、資訊體育等領域創新研發,具有傑出才能,出類拔萃的風範。除了彰顯國家對學生優良品德及特殊才能的重視,更是激勵學子見賢思齊,激發向上學習的動力。
本週持續報導呂宜臻、李昌勳、鄭婷語、紀芃逢、張世諭、蘇玄樺、鄭湘穎、蔡宜均等八位同學獲獎事蹟。
一、<逆風,讓羽翼強壯>呂宜臻(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因父親無法撐起一個家,故父母便在孩子懵懂中離異,沒有一技之長的母親,只能當清潔工,含辛茹苦的將呂宜臻和弟弟扶養長大。看著媽媽汗與淚的交織,她清楚了解「當人生沒有退路時,只能勇往直前。」早餐店的阿姨常常將賣剩的早餐予母子3人,饅頭豆漿便是她們果腹的3餐。母親將嫁妝一一變賣,戒指、玉鐲…為了孩子。壓力俱增,母親患了憂鬱症,情緒不穩無法正常工作。年幼的她和弟弟孤立無援,飽嚐苦楚、無力與徬徨。
身處困厄艱辛的家庭環境,呂宜臻比同齡的孩子成熟獨立。高2時,便開始半工半讀,每天常睡不到4小時。跨過家庭無數煎熬,奮進向學、推己及人,逆風讓羽翼強壯。在接受街坊、師長各界的援助與教導下,她陸續完成學業,進而投入志工服務帶領協會,積極訂定每年送溫暖至兩百個家庭為目標,連結斗六市樂齡學習中心改善弱勢長者與社區服務,由7個服務據點增至20個。用自己的羽翼為弱勢尋找安心,用自己的微笑為長者尋覓關懷。她許下自己在雲林這片土地扎根,牽引像自己一般境遇的孩子。創立雲林縣點亮愛弱勢關懷協會,捐贈衣物於斗南信義育幼院,擔任雲林縣斗六市榴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致力於地方環境改善。辦理節慶活動,關懷獨居老人、弱勢家庭等。宜臻為人謙和有禮,面對瓶頸,不畏艱懼,負責盡職與逆境向上之正向態度更獲研究所師生讚譽肯定。
呂宜臻    從小家庭變故,母親患憂鬱症,無法正常工作。半工半讀完成大學學業且攻讀碩士,學術成就與論文產出皆亮眼,又創立雲林縣點亮愛弱勢關懷協會,是轉換教育力量為服務社會行動的典範,真誠服務人群回饋鄉里之生命歷程,足為楷模。
 二、<朦朧的黑白琴鍵,譜出生命之歌>李昌勳(臺北市立啟明學校)
從小,因為視神經萎縮,無法像同學雀躍地笑鬧跑跳著,在教室的角落寂寞面對眼前的一片朦朧。
李昌勳求學過程萬分艱辛,靠著放大的課本及輔具,雖然改善閱讀問題,但進步緩慢,追不上視力退化的速度,往往跟不上進度,要花上更多時間學習。極度的失落感,還是沒有讓他放棄學習。尤其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支撐著他去迎接更加艱難的挑戰。昌勳出生時視神經發育不全及視網膜色素病變導致雙眼視力極弱,不因自身的障礙限制發展,努力練琴。他不畏辛苦與鋼琴培養默契,勉力熟悉鍵盤位置,主修聲樂的他,努力的學習太鼓、打擊、薩克斯風等樂器,用雙手把音符轉換成動人的樂章,將身體上的殘缺,當作體驗人生的另一種方式。106年創作畢業歌及百年校慶主題曲--北明心視紀。獲得第八屆富邦身障才藝賽歌唱組第一名。全國視障音樂賽第23屆團體合奏第2名、24屆鋼琴第2名、團體合奏第2名及25屆聲樂第1名。106年考取臺中市及桃園市街頭藝人、丙級按摩證照。
高中進入臺北啟明學校,豐富的無障礙環境、教材、輔具,使視力的問題不再成為學習的阻礙。他學會摸點字,平凡的六個小點,拼湊出各種語言、音符,點字的力量,帶來閱讀及創作的學習享受。熱愛音樂與堅守夢想成為一種信念,給他無窮的勇氣,讓他在琴鍵路途上仰起頭,邁開步伐,繼續音樂生命之歌。
李昌勳克服雙眼視力困境,學習多種樂器,發揮音樂長才,努力音樂創作並熱心參與公益音樂會演出,回饋社會。積極、上進,並珍惜每個鼓舞他人的機會,對社會風氣有良善影響,足為表率。    
三、<特別的我,獻給特別的你>鄭婷語(臺北市立木柵國民中學)
4歲那年,X光片顯示鄭婷語腰椎第9和第10節,空掉了,醫師診治為急性脊髓炎,從此半身不遂,住院好長時間。小學時,坐輪椅上學,忍受不明所以同學的好奇而取笑,仍堅持上學。現在的她,已能感恩知足,感謝眾人的關懷照顧,在上天賦予的特別機會下,創造不一樣的人生。
鄭婷語小學時獲選為模範生、以市長獎畢業。國中時被推選為優良學生,多次獲得段考成績優異的獎狀,校排皆在50名內。和同學相處和睦,熱心助人,深得師長和同學的喜愛,常擔任班級幹部、小老師。繪畫有優異的表現,小學時曾獲全臺北市食農小書銅獎、106年度獲頒臺北市教育關懷獎。夢想職業是律師,因為她喜歡替別人打抱不平。縱然肢體有所不便,瘦弱的她卻有著不肯服輸的志氣,從不主動退讓或缺席,也不輕易要求別人協助。她說服自己坦然接受身體,努力用堅毅的個性,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罹患急性脊髓炎,鄭婷語半身不遂卻能樂觀以對,面對肢體不便的挫折,仍能勇敢展現生命熱情,不畏懼他人眼光,認真努力,表現優異。具正義感,有不肯服輸的志氣。在重症狀況下仍能克服艱困限制條件,勇於創造良好的成績,精神可嘉,令人佩服。
四、<唐寶寶翻轉生命、揮灑色彩自立利人>紀芃逢(臺中市立忠明高級中學(國中部))
出生時眼距寬、塌鼻、手指頭肥短、扁平足等唐氏症特徵,芃逢都具備了,毫無掩飾地告訴大家,芃逢是個「唐寶寶」,他今年16歲。
天生與人不同,芃逢出生未滿月即開始一長串辛苦復健之路。智能不足、影響認知、語言發展,芃逢學習倍增困難。例如紅綠燈顏色的認識就足足花了12年的時間。四年前,芃逢開始學習陶笛吹奏,由於唐氏症候群肌肉張力低,手指力量不夠,無法完全按住陶笛孔,認知不足,識譜更是挑戰。學習陶笛,吃足苦頭,時時面對挫敗與耐心,卻也不曾聽他說過不學了,總在「唉!我該怎麼辦呀?」後,老師、媽媽的鼓勵,勇敢又堅韌的轉換情緒,匍匐前進。芃逢夢想成為街頭藝人。三歲時無法走穩、四歲還沒有口語的芃逢,終於站上自己人生的舞臺,成為一位街頭藝人,靠著自己雙手自立生存,甚至賺錢養家,奉養媽媽。在逆境中成長、在風雨中堅強的芃逢,終於跨越障礙限制,翻轉生命、揮灑色彩彩繪自己的天空。他是弱勢族群,發揮人溺己溺的情操,大方捐出自己賺到的第一筆金錢,回饋社會。在陶笛、電子琴老師帶領下,到全國校園進行生命教育的分享,養老院、偏鄉教養院進行公益送愛之旅。
105年及106年通過苗栗縣、高雄市、臺南市、嘉義縣、花蓮縣、南投縣街頭藝人的審查認證。106年獲選為唐氏症關愛者協會優良「唐寶寶」、榮獲黃昆輝教育基金會獎學金並代表致感謝詞。希望在街頭展演傳遞樂觀生活、永不放棄的精神。紀芃逢來自低收家庭的唐寶寶,懂事貼心,是媽媽的解憂劑。學習陶笛、電子琴,已通過6個縣市街頭藝人認證,到養老院公益表演。認真不怕困難、活潑樂觀、薰染他人,是全班開心果。開朗樂觀、力學向上的精神,堪為楷模。    
五、<擊響生命樂章的阿美族勇士>張世諭(臺南市東區德高國民小學)
張世諭出生在單親家庭,媽媽是阿美族原住民。3歲時父母離異後與爸爸同住,父親在市場做小生意,大多由姑姑照顧。2016年2月6日臺南市大地震,住的大樓整棟倒塌,他們連夜逃出,只能暫時住在阿伯家,每天上下學通車一小時,但他仍堅持課業學習和音樂夢想。
身上留著阿美族的血液,她告訴自己要認識媽媽的母語,在學校選修阿美族語,並參加族語朗讀比賽,希望透過比賽,讓媽媽看到自己的努力。今年從國小畢業,期望上國中後,在國樂十鼓見習,進而參加正式團員考試,將來能考上音樂相關科系,加入十鼓擊樂團,登上舞臺,將鼓術傳統技藝傳承下去,回到母校服務,教導學弟妹打鼓。     張世諭多次獲得榮譽兒童獎項,鼓藝高超,是德高國小鼓術團領奏,帶領鼓術團從103年到106年參加臺南市傳統藝術比賽鼓術組,連續4年優等第1名、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鼓術團體賽第一名、第五屆全國鼓陣錦標賽創意鼓術組第1名、榮獲臺南市106年度語文競賽原住民語朗讀阿美族國小組第3名。
黝黑的皮膚和自信的眼神,不畏天災挫折,課業不讓師長擔心,鼓術表演的神采眼神,像似找到揮灑的舞臺,不向命運屈服的反擊。張世諭與父親相依為命,又是地震受災戶,命運多舛,仍能保持正向信念,不怨天尤人,積極向上,EQ高,人緣佳,具領導力,是班級中的人氣王與穩定力量,其不向命運屈服的堅韌生命力,堪為學子學習典範。    
六、<快樂小志工,大家一起來>蘇玄樺(雲林縣北港鎮南陽國民小學)
蘇玄樺是個早產兒(體重1,220公克),自幼體弱多病,常常到大醫院掛急診、住院。熱心的父母經常帶著一家6口(大姐姐、妹妹、弟弟),一起到鄉下擔任志工服務,童言童語朗誦唐詩、大姊姊帶領表演獨輪車特技、爸爸準備科學魔術,把快樂與歡笑散播到需要陽光歡樂的地方。
自從3年前,醫生診治玄樺罹患急性淋巴白血病後,玄樺時常住院、頭髮脫落,讓愛美的她非常灰心難過。她忍受禿頭與化療帶來的痛苦,決定繼續把歡樂帶到陽光照不到的度假中心(也就是病房)。求學過程中,承受化療與病痛打擊、影響學習情緒與機會,掉髮、禿頭引來同學異樣的眼光。玄樺依舊不畏病魔,不斷激勵自己,藉著大學、孝經、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唐詩讀經與獨輪車與之對抗。將爸爸教導的魔術帶給其他同學歡樂,同學們感受她奮發向上的精神,班上形成一股立志向學的風氣。
罹患白血症,面對生命時日可能不多的恐懼,玄樺仍積極進取,以讀經和騎獨輪車轉移自己辛苦療程的情緒,並參與社區公益服務,藉由才藝展現帶給別人快樂,其不屈不撓,奮發向上的精神,令人佩服。
七、<勇敢小天使>鄭湘穎(桃園市大溪區田心國民小學)
鄭湘穎原本是健康的小孩,某日上學途中,突然眼前一片黑暗,她罹患惡性腦瘤。視神經被腫瘤長時間壓迫,造成萎縮,很難恢復。每周3天的醫院針灸治療,從很害怕到可以接受,她真希望自己趕快好起來,可以看見家人與同學。
一夕之間從明眼到視障,對一個8歲的孩子而言,身心衝擊難以想像。疾病讓湘穎陷入看不見的黑暗,是在家教育的學生。不捨媽媽哭泣,她忍住電療、化療的不適,孝心與堅持,是醫護人員口中的抗癌小勇士,是巡迴老師眼中不畏艱難的學習鬥士。為了0.0…1回復視力的機會,努力針灸復健,突然看不到,慢慢地用摸的方式學會吃飯、走路、上廁所和寫字,希望將來回學校接受教育,可以無縫接軌。她珍惜每次巡迴老師到家教導的機會,旺盛的求知慾讓巡迴老師深受感動。湘穎想當自己和別人的天使,她到學校鼓勵肌萎症學生,生命感動生命的故事,她成功做了自己和他人的天使。體恤親心,強忍病痛,以視障者的身分現身說法,鼓勵同為身心障礙的同儕,展現生動活潑的生命。
世界從彩色變成黑暗,鄭湘穎只有8歲年紀,面對惡性腦瘤和失明的巨大衝擊,仍強忍著治療的艱辛努力學習,意志堅強令人動容,是用「心」代替眼睛體會生命的小天使。
八、<逆境成長的果實>蔡宜均(新竹市北區西門國民小學)
蔡宜均在校學業成績優異、五育兼優,多次獲選為新竹市模範兒童、學校小市長候選人,多才多藝,是學校直笛隊首席,擔任高音笛獨奏,代表參賽屢獲佳績。蔡宜均榮獲新竹市101、104、105學年度模範兒童、校內語文競賽寫字比賽104學年第2名、105學年第1名、美術比賽、漫畫比賽103學年獲佳作、平面設計比賽105學年第1名、103學年第1名。
宜均是新住民第二代,母親是新住民,中文識字不多,卻教育她要勇於面對挑戰,努力學習,當個熱心主動的人。她學習課業盡心盡力與同學相處和睦,受到師長同學們的肯定。熱心助人、滿懷感恩,她是老師們的得力幫手,也是同學們的好榜樣,總是不計得失、耐心陪伴、教導程度落後的同學。積極學習展現多元才藝並獲得佳績,夢想未來當上老師用愛教導學生,教導出更多優秀的學生,讓社會更安祥和諧。       
新住民子女,蔡宜均在生活及文化上身處劣勢,但仍突破學習困境,努力自學,在課業和才藝上表現卓越,並獲同儕認同推舉為自治市長代表和多屆市模範生代表。努力不懈,熱心助人,謙遜有禮,惜福感恩,深受師長同儕喜愛。
總統教育獎獲獎者,行走在坎坷的道路上,堅持對生命的熱愛與學習,繼續前行,乘著逆風繼續飛翔,抱持著為大眾服務的信念,讓校園增加更多豐富精彩的生命典範。
 

上版日期:107-06-22

:::
關閉 開啟